近日,李河君执掌的汉能薄膜股价暴涨,总市值达1552.93亿港币,从而使他的身价抬高至2000亿元左右,一举超越马云,登上中国首富宝座。众人可能不知道,这位中国新首富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,不但赌投水电站发家,还常去澳门一掷千金。
李河君的身体里流淌着赌徒的血,一位李曾经的身边人透露,李河君好赌,喜欢去澳门一掷千金。
纵观汉能的发展历程,可以充分体现李河君的赌徒性格。汉能发展至今,最关键是两次豪赌,一次是金安桥水电站,李河君赌对了。另一次是薄膜太阳能,现在还在赌局之中,结局尚未可知。
2002年,华睿投资(汉能控股前身,2008改名汉能)与云南省签署协议,接下金沙江中游“一库八级”水电站中的六座。这对华睿投资来说是天大的赌博。
华睿投资1997年在北京注册成立。但李河君的创业始于1988年毕业北交大。按照他的自述,他曾向学校老师借款五万元,用光后不得已在中关村摆摊。
按照华睿投资原官网的资料,公司历史始于1993年,可以推断李河君的生意到1993年才正式上了轨道。
1988年到1993年之间李河君究竟发生了什么?不得而知。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,得益于妻子家族在铁道上的关系,李河君在贸易上打开了局面。这似乎正与华睿投资的业务范围相合。
华睿投资初始业务方向并不清晰,涉足房地产、国内外贸易、高科技等。据笔者了解,华睿至少在北京太阳宫曾投资数套楼盘。
至1996年前,华睿的的经营积累了关键的资金,并于该年进入电力领域,尤其是关键的水电领域。
尽管至2002年华睿一直稳定发展,但体量与其妄图一口吞下的六座水电站相比微不足道。按华睿最终获得的金安桥水电站为例(六座中的一座),按照李河君2014年的公开讲话,两期总装机300万千瓦,投资规模超过200亿(现在投资,仅工程投资就需400亿)。
仅仅为消化这一座水电站,华睿即使尽了力气。李河君将这段时期称为“八年抗战”,花十年时间最终投运。其中为筹集资金,华睿将数个建设完的、效益好的优质电站卖掉,并投入多年来积累的风险准备金。危急时刻,李河君甚至动员高管四处借钱,保证工程正常进行。
尽管汉能内部的人还会对几大电力央企瓜分掉汉能原准备吃下的6座水电站其余部分偶有怨言。但事实上看,几大电力央企的进入,是汉能金安桥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首先,六座水电站,根本不是当时华睿所能够吃下的,仅金安桥一座就几乎超越了极限。其次,几大央企进入,分摊了风险,尤其是政策上的风险。近些年来,水电对于环境、生态的影响在民间激起极大的反响,反对水电的舆论潮来势汹汹,关于金沙江水电的负面声音不绝于耳,但受指责的均是几大央企,汉能藏身背后,较少受影响。若不是几大央企顶在前面,汉能所可能承受的政策风险和变数都是难以估量的。
李河君的谋划是一环套一环,每一环都是比上一环更大的赌局。有了金安桥水电站撑腰,李河君有足够的资本布局他的第二次豪赌:薄膜太阳能。
按照李河君的说法,金安桥水电站是印钞机,每年带来几十亿的现金流。但这个说法并不确切,金安桥水电站的资金多来自外部,一是现金流绝大部分要流向债主。二是云南省弃水严重,金安桥能否按照装机量满发也是一个问题。
但不管怎样,水电资产是汉能相对其他太阳能企业最大的优势。正如汉能官网所说,“一基两翼”,水电的确是有稳定收益的优质资产,一是可以给李河君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赌局提供现金流,同时也可以提供关键的抵押,获得银行的优质信贷。
水电是李河君博对的第一个领域,尤其金安桥的豪赌至关重要,但国内水电资源几乎已瓜分干净,作为一家民营企业,在电力央企愈发重视水电开发背景下,已难以再获得如金安桥这般的机会。因此在2009年,距金安桥投运还有数年时间,李河君即开始布局光伏领域,这一较为市场化的新能源领域。
在此期间,汉能在各地布局的光伏产业基地激起了媒体广泛的关注,均称汉能“千亿扩张光伏”,但李河君是一个精明的赌徒。
正如《新世纪周刊》的《雾锁汉能》所言,汉能以天量投资作饵,迎合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,提升GDP进而妆点政绩的心理,采用“三三制”即地方政策出资三分之一、银行贷款三分之一,汉能再出资三分之一的模式,在各地布局光伏产业基地。
汉能在其中获得相当大的政策优惠。举例来说,汉能拿的地基本就不需要出钱,即便出钱,地方政府也会通过其他方式返还。
而且汉能投资的三分之一,汉能并不急于全面投入。因为汉能在光伏领域,有其全盘的谋划。
首先汉能打造的是全产业链模式,所谓“一基两翼”的“两翼”即指光伏设备研发制造、太阳电池制造,以及另一翼的光伏应用。简而言之,汉能要打造从上游光伏设备制造、技术研发、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下游光伏电站的闭环。
2010年汉能收入铂阳太阳能是其中的关键一步。但据汉能集团一位离职人员讲述,这其中颇具传奇色彩。据其称,铂阳太阳能原先就为汉能光伏基地供应设备,但设备质量不过关,生产出现的薄膜太阳能面板良品率低。其后李河君约谈铂阳负责人,“在一栋楼上,楼下就是警车,李把收购协议扔到对方面前,‘要么你签字,要么我送你去警局。’”上述人士称,“李还是比较仗义,协议给的价钱还是很公道的。”
上述说法为单一信源,未得到汉能官方证实及其他信源佐证。
但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在于转换率低,无法与晶硅太阳能电池抗衡。这也是汉能所谋划的光伏全产业链模式的关键硬伤。
有鉴于此,汉能在德国等地频繁收购薄膜光伏技术公司,其目的即在于希望借助国外的技术,来实现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突破。
因此,汉能现在实际是在于时间赛跑。为了为技术开发获得充分的时间,李河君频频造势,无论是谋得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等社会职务,还是频频上央视栏目指点江山,不厌其烦讲述其水电印钞机话语,其目的均在于营造汉能实力强大的形象。
这一形象对汉能至关重要,因为这一形象关系到汉能与地方政府的博弈能力,以及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耐心。同时方便银行对汉能持续贷款输血。而不断的造势,也有利于铂阳股价的提升,为汉能在资本市场再开一条募资通道。
现在汉能的所有行为,都是热身行动,其在真正太阳能电池生产和光伏建站建设上步伐迟滞,是因为目前汉能的薄膜太阳能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,在目前的情况下,真正大规模投产,无异自寻死路。
所以现在汉能的重中之重,即在于其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突破。一是要真正对比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经济性优势。二是最终可以达到相对火电标杆电价平价上网乃至更优。做到这两点,汉能布下的局才会真正启动,所以汉能现在的董事局主席代明芳才会说“才过一两年,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。”
只是技术的突破具有偶然性,谁也无法预估,“一两年”真的够了吗?技术能否突破正是汉能的命门所在,汉能现在造的势只能增强各方的耐心,却不能消除疑虑。如果时间拖延过长,尤其是某件重大负面产生,地方政府、银行、资本市场随时都会变幻脸面,一旦资金上趋于收紧,李河君的赌局,就很可能成为败局。
0/500字
热门产业资讯